
立即查看

立即引荐

立即监控
立即查看
立即引荐
立即监控
房地产行业非法集资案有吸纳非法资金周期短、涉案金额大、涉案人群广的特点,因此,一旦案发将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和风险识别能力,认识非法集资危害,自觉抵制和防范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根据新区《关于开展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和《洋河新区金融领域矛盾风险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工作方案》要求,****点击查看建设局作如下风险提示:
一、什么是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
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是指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租金贷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二、如何判断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陷阱
1. 未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
2. 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中介机构、网络平台等第三方平台向社会大众宣传营销;
3. 非法承诺一定期限内的非法回报,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实物、股权等;
4. 集资对象主要是社会大众,即没有特定对象。
三、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
1. 以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形式非法集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中介机构相互串通,以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名义,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2. 以预售商品房的形式非法集资。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违规预售或房地产经纪机构违规代理销售,以内部认购、发放VIP卡、团购优惠、投资借款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3.以分割拆零销售、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等形式非法集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或房地产经纪机构代理销售中,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的,以销售房产份额、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等方式,承诺高额回报,诱导购买房地产,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4.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以房地产金融业务为名的非法集资。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屋租赁机构利用互联网从事金融业务,或与股权众筹等互联网平台**从事金融业务,通过“众筹买房”“首付贷”等形式违规,超范围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四、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谁来承担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25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这意味着一旦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其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点击查看法院执行,非法集资人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点击查看政府、****点击查看机关承担。
五、如何在买房时避免落入非法集资陷阱
1. 购买房产时要查看“五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房地产开发必须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预售房屋还需持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没有“五证”或“五证”不全的,不要贸然下手购买。
2. 不要轻信投资回报宣传。特别是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房项目,当房地产企业或房地产中介机构宣称预售、认筹、认购、预订或者先付定金,或者不购房可退回本金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相信,不要盲目投资。针对不法分子宣称的“收益丰厚、条件诱人、机会难得、快速致富、名额有限”都是引诱入围的陷阱。
3. 树立正确投资理财观念。广大群众要了解掌握必要的法律法规和金融常识,面对各式各样的非法集资,不要心存侥幸,“天上不会掉馅饼”,投资要谨慎,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一定要想想风险大不大,回报合不合理,多方咨询可不可信,切莫存在赌博心态和侥幸心理。
****点击查看
2025年6月18日